浙江大学郑兴文研究员学术讲座
——波浪状海豹胡须的超灵敏感知机理和仿海豹胡须传感器
讲座时间:2024年6月7日(周五)上午10:00-12:00
讲座地点:轮机楼216会议室/238-203-225(腾讯会议)
专家简介:
郑兴文,现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此前,在日本东京大学担任jsps特别研究员;在北京大学、荷兰university of groningen完成博士培养。曾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瑞典uppsala university进行短期学术培训和课程学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仿生机器人、水下机器人、仿生传感系统等,从事机器人学、传感学、仿生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等的科研基金3项;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于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以及iros、icra、mems、transducers等机器人和传感器领域旗舰会议;获授权专利10项;成果得到中央电视台cctv、荷兰皇家工程师学会kivi等的专题报道。曾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学者、荷兰高科技年度概览十二项入选项目之一、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2018-2020)等学术奖项。
报告简介:
耳朵和眼睛被遮住的海豹可以仅凭波浪状的胡须检测到180米外航行器的尾涡并跟踪其轨迹。这是因为海豹胡须的波浪状表面不会像光滑的圆柱或椭圆柱那样在后方形成周期性的涡街,从而抑制了因尾涡产生的反作用力而引起的涡激振动。因此,海豹游泳时,波浪状的胡须不会显著振动,减少了胡须自身产生的噪声,从而保持对外界水动力学刺激的高灵敏度。这一特性启发了一系列工程应用,包括设计具备高信噪比的仿海豹胡须传感器。然而,过去的研究由于缺乏对海豹胡须感知机理和几何结构的深入探讨,未能在传感器上最佳实现类似海豹胡须的感知能力。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通过两个方面解决了这一不足:1)提出了描述三维波浪状海豹胡须几何特征的数学模型,发现了更优的抑制涡激振动的胡须结构,并揭示了胡须阵列中的信号增强效应;2)设计了可检测多种水动力学信号的高灵敏胡须传感器。在本次报告中,我将介绍我们在这两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诚邀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轮机工程学院
2024年6月3日